建设科普基地、弘扬非遗文化、服务文旅融合
日期:2024-12-31  发布人:科研处  浏览量:18

2023年11月,学院以皮影、剪纸工作室为基础,成功申报南充市哲学社会科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普基地。2024年,在学院党委行政的关心指导下,科普基地按计划完成年度工作任务,较好实现发掘非遗资源、传播非遗项目、转化非遗成果、深化非遗研究的任务目标。

一、充分调研,制定科普基地工作计划。

(一)开展资源普查:以南充地区和嘉陵江流域为主题,对皮影、剪纸及其他非遗项目进行调研,了解其分布、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,为后续的工作提供数据支持。(二)分析发展趋势:研究国内外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成功案例和发展趋势,结合学院与南充实际情况,制定科普基地工作发展规划。(三)制定年度计划:基于上述调研结果,编制详细的年度工作计划,包括具体的活动安排、预期成果、时间表、责任分工等。

二、立足教学,实施非遗科普项目任务。

(一)非遗课程开发:科普基地联合艺术系,开发《传统工艺再设计》等一系列以皮影、剪纸为主题的非遗相关课程,研究传统技艺、探索现代转化;开设面向学院的非遗选修课程,支撑了特色课程体系建设。(二)第二课堂建设:科普基地组织学生参与实地考察、非遗主题制作与展览等体验活动,激发学生创新意识,提升传统文化修养。(三)组织合作交流:邀请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,开展讲座、演示、指导等互动环节;同时组织学生走出校园,到社区、古城景区等地进行社会实践,拓宽视野。

三、深度研究,申报非遗相关项目课题

(一)开展学术研讨:定期组织非遗主题交流与沙龙等活动,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南充非遗资源发掘、产品转化与文化传播相关的理论问题和实践路径,促进跨学科交流。(二)积极申报课题: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,编写提交高质量的研究申报书,参与各级科研项目申报,全年累计申报非遗相关项目10项。(三)推动成果转化:在学院支持下,科普基地编印非遗主题绘本2种,开发非遗主题文创产品近20种。


收藏本页